Living

【可持續發展】潮流預言家Li Edelkoort指未來將現三項重大轉變

荷蘭籍潮流預測專家林德威·愛德科特(Lidewij Edelkoort)的分析向來獨到。她在二零一五年就發表《時尚逆流宣言》(Anti-fashion Manifesto),指世界(已發展國家)的生活、潮流文化將面對翻天地覆的改變,年青一代對時尚、奢侈品、廣告、文化和潮流的觀念正在改寫,相信在未來仍講時尚便非常落伍,揚言「時尚終結」。對於未來潮流她又有什麼想法呢?

潮流預測分析:價值$360億美元的趨勢分析工業

潮流預測和潮流預測報告概念圖
這是在粗略模疑進行潮流預測和製作有關報告的簡化效果。

所謂的潮流預測(Trend Forecasting)是由潮流分析人員綜合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大眾生活習慣等等因素,推測未來兩年至三年的潮流將有何改變。以前一般分析人員預測潮流時,會歸納現有潮流文化的種種硛象來推測未來潮流;例如:假如現時有多過品牌推出功能運動服,他們就會根據這些已經發生的事件來導引出「未來一、兩年將流行功能運動服」的結論,手法簡單,失誤率低,但結果時效性高,缺乏前瞻。而荷蘭人的潮流預測手法前瞻性極高,可預見四至五年後的大環境改變;若要等到有關改變滲透到日常生活層面,至少要花上六至七年。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當年還在學院學習,導師就吩咐我們回家搜集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圖片,唯一限制就是不能選取時尚雜誌和天橋圖片(已經消化和代謝過的創意產物)。翌日上課,同學便把各式各樣的圖片攤放在大桌子上,讓在場同學逐一分析每張圖片的含意,自由表達個人想法,說明這將圖片跟未來有何關係。(感覺似層相識吧?)當有人拿出一張運動員穿著緊身運動衣在駕駛未來單車的圖片,有同學便說:「這很有時尚感;大眾開始注重身體健康和新科技,時尚將會朝著同樣方向進發。」有同學補充道:「他的身材真好!(惹來一陣笑聲)未來人們的身材會比衣服重要。我們要花更多時間設計物料,整體造形反而是次要考量。」在搜集資料時,更可根據社會、文化環境與經濟發展推斷潮流有何轉變。整個過程消耗大量腦力,但每上完一次課後大家對未來都有不一樣的看法。根據這種方法尋找靈感,再把靈感實現為具體的功能、用料、剪裁、顏色和形象,便很容易創造出前衛的設計來。

這種思考模式滲透在西歐時尚學生的血液裡,適合製作原創設計,唯一不足之處是拿著這樣的概念去跟定位保守的投資者或生產商交流就非常食力,甚至早有傳言指某本地公司不明文規定篩走比利時和荷蘭時尚畢業生的求職申請。

預測潮流的手法大可分為統計預測和前瞻預測兩類:前者方便生產商下達生產決定;後者是綜合各類因素而來的文化預測,是協助全球製衣業、奢侈品工業、產品設計業、廣告業、市場推廣業等等商品主導工業的重要生產情報。 根據二零一一年《英國每日電訊郵報》的報道,分析人員估計這種趨勢預測報告的市場價值便高達約三百六十億美元。

“I am hopeful for a better system. And this is where I am hopeful for: another and better system to be put in place with more respect for human labour and conditions.”- Li Edelkoort
「我希望有新的體系出現,另一個更尊重人和環境的體系。」- 林德威·愛德科特

疫情致未來潮流大改變:你還未擁抱虛擬經濟嗎?

Li Edelkoort_the Journal_FI03
不論大品牌和獨立設計師都可運用網絡發佈資訊,進行交易,推廣理念,自由度高,突破不少地域和成本限制。

自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少產業分析專家和消費行為分析人員皆認為全球的消費模式、工作習慣、傳播模式和生活文化將會陸續改變。在本年初,荷蘭藉潮流分析專家林德威也曾接受多個媒體訪問,她認為疫情驅使潮流急劇轉變。

林德威認為疫情扭轉現代人的生活態度,導致既有的消費、生活、工作、社交習慣和環保意識從此改變。她對《Dezeen》解釋道:在疫情爆發的時候,時裝表演與旅遊廣告都顯得非常「離地」。另外,她和一般人一樣,在疫情爆發期間觀察到生活物資短缺,奢侈品由名車遊艇變成醫療物資,出國旅遊反讓人無法放鬆心情,工作也未必要朝九晚八坐在公司辦公室內才叫高效工作,讓人明白到簡單、低消費和低社交的生活(只要還有充足資源的話)亦可頗具質素。

除此之外,中國和意大利的工業重鎮停產數月,兩地空氣和水質污染顯著改善。另外,網絡娛樂資訊分享平台9GAG於五月宣佈撤出位於香港荃灣的七千平方呎辦公室總部,實行全面遙距工作;實物經濟行業表現大跌;相反,外送服務業和科技娛樂直播公司逆市表現良好,可見自疫情爆發,不單令人親眼見證既有生產模式的環境禍害,還令線上購物、工作和傳播變成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逼使不少中小企業籌謀擴大網絡營銷團隊,縮減實體店舖的營運開支。

奢侈品和服飾行業也正面臨同樣轉變。Gucci 於同月宣佈退出時裝週,每年只售賣兩次常季系列(不刻意分春夏和秋冬季節);將於本年七月舉行的巴黎高級訂造服時裝周亦會以數碼傳播的方式舉辦,搶先適應世界變化。在林德威的預測之中,未來潮流轉變並非如始簡單。

可持續發展設計師、獨立設計師和高質日常服裝將突圍而出

工人在車衣的景象。
懂得善用社區資源,會就地取材,發揮創意,相信是未來主流設計師的必要能力。

林德威觀察到各地新世代更看重社會責任、環保議題和產品的實用價值,過度消費或炫耀消費並不在她對未來的預測之內。在上半年內,她多次通過生活設計資訊網站《Dezeen》發表預測,甚至刊登新一篇潮流預測「希望宣言」,內容主要講述未來潮流大趨將以社會、環境和人為本。

(筆者綜合多篇報導試圖歸納出以下共同重點。)

一、基本款式功能服裝大行其道

對一般人來說,浮華的正裝在今時今日看起來更難穿著,也沒有很多場合適合穿著這種華麗的服裝。她主要是認為人與人之間減少社交,遠距工作也未必需要與人親身交流,加上各地文化講究穿著打扮了無規限,款式簡單、易襯易著、質地耐穿的衣物為首選。她相信基本服飾仍然是未來主流打扮。由於大家的環境意識提高,進行社區隔離時大幅減少社交,簡單的穿著和打扮仍不損生活質素。

雖然每個人都有穿著打扮和表達自己的自由,筆者也相信未來只會流行穿連帽衛衣,理由則是身材和顏值才是突顯個人外在魅力的首要條件。簡單的衣服更能突出身材、個性和樣貌的特質。與其大灑金錢去置裝,不如拿來交健身會費似乎更化算。除此之外,現代生活講究的是實際技能和平等溝通,即使在裝扮上大費功夫來營造印象,別人不費兩、三分鐘就能從網絡和其他人口中探知每個人的真實面貌,根本不會被打扮這個最表面的「皮膚」所說服。

二、可持續發展模式主導未來

疫情令工廠停工,各地工人失去工作,衝擊經濟民生,同時讓人親眼證實現有工業生產模式的確是釀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主因。潮流預測專家認為這種現象好叫人反思是否繼續漠視每次消費所付出的環境代價,該沿用舊有的方式生活定還是作出改變。因此,林德威相信在疫情過後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將大大提高,導致他們比以前更加著重每件產品是否具備實際價值;日後的經濟體系也會採取更符合環境利益的運作模式。

三、獨立設計師和手工訂造服裝再次興起

「無季度」服裝系列概念早在八年前已興起,近年也有不少設計師履行拋開時裝周期所限,因應個人能力、地域氣條、文化差異和顧客需要而推出客制化單品。

她指出各地疫情爆發,交通、航運和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停工受阻,各地設計師不得不就地取材,與在地裁縫和原料供應商合作,運用社區資源創作。她相信這個生產模式在未來將會大受歡迎。另一方面,這種生產模式又可減少運輸和大量生產所引致的污染,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另外在網絡上也有聲稱自己是「巴黎高級訂製服從業員的親屬」發表類似的提倡,突破常人對時裝的盲點,獲大批觀眾讚好。

這個營運概念雖然跟昔日的裁縫類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獨立設計師風格多變,不論是提供傳統西裝訂造服務定原創女裝設計,製作規限比量化生產再由實體門店分銷的手法自由得多。產品或作品經互聯網發佈,供世界買家或品牌所代表的族群訂購,不論投入成本、經營模式、最低產量和設計都比量化生產更賦彈性。

話雖如此,但又有另一位市場分析人員指出每逢社會經濟簫條過後,大眾又會馬上回復昔日生活模式,生活更不再節儉從簡,看法跟林德威的截然不同。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