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時裝】用料天然就無害?8個衡量可持續發展的常用標準
一般不熟識製衣業的人以為只要用料天然,產品與它的生產過程就對自然無害。但答案不是這麼簡單。如要在未來做個活在未來的潮人的話,就一定要熟知什麼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早期可持續發展理念像烏托邦 全然或無難到叫人卻步
在十年前認識可持續發展和閉環式生產模式概念時,聽起來還像是個烏托邦。因為在全球人口數量龐大,絕大部分人和企業還依賴舊式工業模式為生,在缺乏完善技術和再生能源(或特斯拉提出的永續免費能源)的條件下全面採用可持續發展或閉環式生產模式根本不切實際。因為要把習慣應用化石原料、天然原料、食水資源和化石原料副產品的工業完全轉化,一看就知成本高昂。
後來製衣公司和環保關注機構提出可持續發展百分比和可持續發展標籖的概念,意思是根據整個生產過程的來評估企業、生產流程、商品和服務實際上有多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做法積極,把「全然或無」(all-or-nothing)的極端標準拉闊,甚至用其他比較間接的準則來替代可持續發展原則,例如:有機標籖、生產透明標籖和公平貿易標籖等。
八個衡量可持續發展時裝的常用標準

一、耗水量
製衣業向來都要耗用大量食水資源,由耕作棉花、洗滌羊毛和植物材料、染色、保養(由購買到棄置時的洗衣過程)到回收清潔都需要耗用大量食水資源。
二、農地或牧場經營手法
發展中國家就有大規模砍䂝熱帶雨森開發農地和牧場的案例比比皆是,未投產已在破壞天然生態環境,犧牲動、植物的原有生境,減少物種多樣性。
三、有機用料所佔比例
一般耕種就需要用水、殺蟲藥和化學肥料。不少農工為了確保原材料適合投產,加快生產周期,他們不得不使用基因改造物種來保持競爭力。 殺蟲藥和化學肥料都會污染農地、水源和海洋。因此,在購物時可參考產品運用多少百分比的有機材料或回收資源製作。
四、公平貿易和勞工待遇
筆者相信每件成衣由生產到顧客穿到身上至少要經過一百雙手。公平貿易和保障勞工待遇是出於人道理由,讓生產者的利益為先,確保工人能夠養活自己之餘,身心健康也受到保障。另外,公平貿易原則還會考慮企業的經營模式會否損害地區長遠經濟發展。
五、碳排放量或耗用能源種類
整個製衣業和回收業都耗用能源。由耕種所用的機器、運輸、生產、加工、包裝、分銷甚至分解的過程都需要用到能源。使用化石原料產能也是導致二氧化碳和廢氣排放的主因。所以一般在衡量衣服的生產過程是否符合可持續生產原則時,碳排放量是其中一個衡量標準。
六、污染物排放
土地污染、空氣污染、食水污染、海洋污染、食物鏈污染和固體廢料污染都是大量生產工業所引申的環境問題,影響其他物種和下一代的居住環境。另外,人造纖維也是化石原料副產物的一種(就是塑膠),不能快速降解。假如其他「有情眾生」會跟我們收取代價的話,這些代價就在平常呼吸的空氣、食水、食物和居住環境裡,無聲無色地以健康和後代生活環境品質交易。
八、回收再造容易度
其中比較容易回收再造的纖維都是單一纖維製品,例如純棉、純羊毛或純聚酯纖維等等。因為要把混紡面料再次分開的工序非常複雜。假如衣服是鑲有鈕釘、拉鏈、鈕扣或熱燙裡布等等物料,回收分拆的工序極多,成本高昂;用新原料製作一件新單品可能更便宜,所費資源更少。
九、其他標準
物料是否符合個別人士所關注的權益,例如:動物權益或社會責任等等。例如產品是否採用了真的動物毛皮或皮革製作,製作過程又會否傷害動物生命,品牌所推廣的形象又是否符合社會責任等等。
以上標準都要生產商願意公開透露生產過程才能做到。所以生產透明化是實行綠色生產的第一步。
簡單又容易實行的可持續購物良方
除了自然本身的生態循環,基本上絕大部分人類的工業生產活動都無法完全滿足以上九點標準,所以要整個生產過程絕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極為困難。因此,企業和設計師大可按照個別情況調節生產鏈裡一小部分,履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例如運用回收再造物料,減少原料浪費,採用有機原料或公平貿易原料等等,不須把自己逼進死胡同裡。但假如要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或添購衣服的決定中的話,筆者建議以下三個人人都能做到的方法:
一、為自己配搭幾套生活制服
個人化的制服可以鞏固個人形象;重覆穿著合身而自己又喜歡的衣服更可減少添衣的次數。畢竟顏值、身材、性格、知識和技能才是人最核心的價值。居家一套、工作一套、休閒運動一套、拍拖不穿或穿很少,就可以應付大部分社交場合了。一些矽谷神人和一些靠模仿矽谷神人詐騙的人都採用這種穿衣法。
二、延長衣服的生命周期
這是學習分辨衣服品質的核心價值。一件品質良好的外套可以至少穿八年。若懂得保養衣服,用料精良,款式常新(例如連帽衛衣),根本不用季季添置新裝。男士更方便,訂造合身的西裝更長青,愈穿愈有味道。
三、維持身材不大變
只要身材不大變,尺吋不改,衣服長期合穿,就不用刻意買新衣服了。
(閱讀更多)
資料一:可持續發展概念是由聯合國招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布倫特蘭委員會提出。在一九八七年, 布倫特蘭委員會發表《我們的共同未來》宣言,定義「可持續」為:既可滿足現代需要,又能保障後代能夠自給自足的發展方式。(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資料二:在製衣業裡比較常見的標籖有「時尚革命」(Fashion Revolution)、法國國際生態認證(EcoCert)和「國際有機紡織品標準」(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評估原則和著眼點有差異。「時尚革命」(Fashion Revolution)著重生產鏈的透明度;法國國際生態認證(EcoCert)和「國際有機紡織品標準」(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主要提供有機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