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學入門概念圖_測量地理
Mystery

【神秘學入門】學習的最佳練習:用80%時間評估實際成效吧

在學習西洋神秘學和占卜術數時,筆者經過這幾年來的觀察,發現聽課只是起步。若要把相關知識應用在生活之上,最重要的還是累積個人心得,懂得時刻客觀評估個人判斷與事實之間的差距,不斷改良技術,提高準繩度。這個過程在西洋神秘學老師口中又叫「驗證」,東方術數老師口中又稱為「對數」。為什麼這個過程如此重要呢?

因為在早幾年前閱讀東西方神秘學名家的自傳,筆者發現有些神秘學家的學習過程最少橫跨十幾年,一邊學,一邊驗證結果與現實的差異,反覆修正或補充理論的不足之處。當他們學有所成之時,甚至還能與其他大師辨論各派理論的繆誤與爭議,論點有力,邏輯清晰,言之有物,隨時都能翻出古人觀點、歷史資料、現代個案和各種假設來引證個人說法,雖有針蜂相對之感,但內容極有營養。在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他們不但深研過其他派別的理論,甚至還反覆查證過各個理論體系的優劣之處,才能辨之以理。從這種學習方法可見,上課學習只是起步,「驗證」和「對數」更是影響我們能不能突破傳統概念的概有限制,拉近理論與客觀事實的距離,把所學應用到現實裡頭的必要步驟。換句話說,這也是應用能力水平的分水嶺。

在課堂裡大部分疑惑都能輕鬆解答;在現實裡問題千變萬化,若單靠理論和主觀感受去判斷現實問題,恐怕只會失誤連連。

OccultLearningDiagram
不管是學習那個神秘學範籌裡的學問,學習、練習和客觀評估成效都有助於我們提升應用能力,收窄我們主觀認知、理論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這一方面能夠避免我們鑽牛角尖,也能夠幫助我們實實在在地面對問題,突破理論本身的既有限制。

引致理論、主觀判斷、推測與現實產生差距的4個常見原因

一、概念含糊

「這到底是在說什麼?」簡單來說,東西方神秘學理論歷史久遠,古人要用當時的人能夠理解的言語去解釋肉眼看不見的概念本來就是難事。而且在古時文盲人口比例高,能夠傳播資訊的媒界不多,叫筆者相信古人只能用非常有限的篇幅和字眼來交代概念,導致他們只能用最精簡的文字、圖形和口訣來記述有關理論,然後再口耳相傳地詳解應用方法。

二、字義分歧

這種傳承方式也導致不同人對相同字眼或解釋的理解存在分歧。在古老的學門裡,我相信他們會用圖書館、資料庫或辨論的形式來收窄成員對不同概念的分歧,求同存異。那麼在回顧文獻時,後人也可以輕易分辨出共同概念與個人意見,大大減省驗證理論的時間。例如在筆者跟師傅學習玄空風水學時,便發現古人對空間範圍的定義就非常模糊,最原始的理論只能直接應用在樣式傳統的建築物之上。若然把原始玄空風水學應用在風格非常前衛的建築物、建築群或城市建設之上的話,便要引用更多的條件來輔助推測。

當然現有的解釋也未必完全正確,但至少後人可以把時間花在刀口上,讓愛推測的人改善推測方法;愛研究基礎理論的人推翻我們最習以為常的假設,各司其職。共同促進學術發展總比孤身研究容易。

三、古代準則不能直接應用在現代問題上

古代的觀念未必能夠適應現代變化。平常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職業諮詢。古時候職業種類單一,通常只有仕、農、工、商、修行人與軍人,所需技能相對單一;而現代工作性質變化急速,同一崗位便需應用到幾個關鍵能力,而且還要與時並進,不停進修學習,變動性高。因此,現代命理專家就很難單憑一、兩個特徵就能輕易論斷個案適合從事什麼崗位,反而要綜合理論和自身經驗,叮囑客人在崗位上發揮某一種個人特質(或找到相應的崗位),避免從事某些類型的工作,務求「催旺」事業。

另外,運用傳統的風水學標準來評估現代建築也是個好例子。大部分古代華人建築間隔四正,與現代的建築形態差天共地,入口、窗戶、間隔、樓層的樣式千變萬化,屋內許多物件更會影響指針讀數。假如風水師不去對數,不去歸納出量度現代空間的關鍵與技巧,他們就跟本沒法準確評估現代建築的風水品質。

四、觀點偏差

每一個工具、學門和從業人員的出發點、著眼點、強項和限制都不一樣。同一個人向五個不同專業的神秘學從業人員詢諮如何改善自己的桃花運,五個人所指出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都有區別。每項技術都只能在它們的假設和限制中盡量描述現實,每位從業人員也只能在有限的個人認知裡去分析問題。經驗豐富的人也深明此理,於是他們便花許多時間去收窄現實與理論的差異,從不同層面衡量問題,評估客人的實際需要過後才提供合適的建議。

不同專業、工具和人的出發點、著眼點和限制都有差異。在描述相同問題時的看到問題與解決方法都有區別。但根據筆者的個人經驗,在詢問相同問題時,用不同工具或技術引導出來的結果都非常相似,關鍵字都差不多,非常神奇。

判斷單一誤區多 事業永不翻身皆因沒有評估風險承受能力

曾經我遇到一個例子,叫我深徹體會客觀評估理論與現實差距的重要性。為了保障當時人的穩私,具體細節不得不含糊帶過。有一位朋友工作穩定多年,表現不過不失,準備與拍拖多年的女友結婚生子。但有一年他的工作環境突然出現變數,高層變動,而新上司與他的個性非常不合,於是他便去算命,看看留職、創業或者跳槽比較好。

然後那位師傅看過他的八字,便說他來年有創業的運氣,便建議他去自立門戶。於是,朋友便辭去他原來的工作,放棄長糧,去跟人合夥創業。事隔一年,其他朋友說他跟合夥人鬧翻,血本無歸,意志消沉,女友沒了,事業沒了,還打輸官司,一無所有。

現在想來,那位師傅的判斷也未必是錯。因為創業成功的例子實在太少,而那位朋友在辦公室穩定工作多年,又沒有商業頭腦與管理知識,就算有創業的運氣也未必有創業的能力。這個例子就常常警醒筆者理論、主觀判斷和現實總有差距,唯一能收窄差距的方法就是持續反覆「驗證」和「對數」,盡量減少未知之數的干擾,為自己與他人負責。

故此,學習知識和技術只是開始,練習和客觀評估實際效果也同樣重要。假如我們把整個學習東西方神秘學的過程用百分比來看的話,那麼上課其實也只佔了不過十至二十個巴仙的時間,餘下的時間就要自發練習與衡量成效,包括理智評估這些知識、技術和說法的真確性和優劣之處,應用時需要注意什麼地方和有何附帶條件,在不同層面會帶來什麼具體變化等等,融會貫通,避免鑽牛角尖。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