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神秘學入門】安坐家中也可以輕鬆入門了! 現學要現用馬上開壇練習吧
關於西洋神秘學的故事野史總是迷人,精彩如魔幻小說,在某些野史情節,還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人類歷史故事,也解釋了多多少少正史的未解之迷。尋根究底,不難意識到真相其實就在我們的眼前,就只差那麼多一丁點的線索與提示,就能把人類的故事拼湊還原。知識也意味著力量。這也許是世界各地史書工筆「漏頁」處處的原因。現代平常人又如何接觸西洋神秘學的知識呢?
西洋神秘學求學無門好苦惱 人門不受緣份血統所限了
入門的方式很多,在這個年代己經不再受血統天賦所限,也少有那種「看你天生異稟骨骼精奇,我就收你為徒傳授獨門秘法」的師徒門檻。時代已經變了,修讀西洋神秘學就跟一般人修讀在職培訓課程一樣平常。
回想在二千年代初期,在Google裡面搜巫術學校,第一頁出現的都是霍格華茲。大小書店更不會有相關書藉流通。西洋神秘學組織的人也沒有在香港收學徒。要不然到道堂宮廟裡拜藝求師,走東方神秘學路線。總而言之,當時關於西洋神秘學的資訊少,學習渠道更少。坊間最為人所知的西洋神秘學工具也就只有塔羅牌。若當時立志進修西洋神秘學,聽說就要先從有限的資料中找線索,然後坐上長途飛機旅居歐美,繼而結識到當地的巫師團或者魔法組織,經過多重審核才有望入門。
在這九十年代末至二千年中期以後,才陸續有人*把西洋神秘學裡更高階的巫術知識與工具分別帶到香港和台灣。在台灣的那位就是老師蘇菲亞;在香港比較常接近大眾的三至四位巫師和女巫,他們都有分別開店提供巫術用品或提供教學服務,把知識應用到平常人的生活之中。而在他們教學、開店和做服務時,會提供不少建議和心得,口耳相傳,讓香港台灣的大眾得悉更多學習西洋神秘學的渠道。反觀今天,身心靈課程隨處可見。基本上大部分探索者都接觸過塔羅牌、靈擺和水晶,會用的人也很多。
(基於我個人認知所限,可能有巫師比他們更早到港台傳播西洋神秘學知識或銷售巫術用品和服務的話,請糾正我。)
無師自通機會低 口耳相傳的知識書本都沒提

大家在未入門時,常見的問題是:「到底要學什麼和要如何入手?」當時參考過兩三本入門書*,發現裡面的內容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先撇開巫術的歷史不說,有一個部分通常是介紹名詞,另一個部份是操作指引,第三個部分是個人超覺能力的開發方法。礙於以上教材都只用文字來表達相關概念,需要用感官和超感官(Extrasensory Perceptions)理解的內容,就得用想像力來應付(這是個失誤率極高的習慣)。例如:能量、觀想、魔法圈和祭壇等等無法用言語叫人體會的概念。
正因如此,讀者無法客觀證明是否真有其事。如要測試的話,便須按照書裡的配方下願,直至願望達成,否則只能糊塗摸索下去,失誤機會很高。再者,極大部分西洋神秘學知識,都靠老師與學生用口耳相傳的方法傳遞,箇中細節更是書籍無法紀錄。由此可見,在短時間內能自學巫術有成的機會幾乎微乎其微。基於種種原因,當時便打消了自學的念頭。
在2016年,經朋友介紹下瀏覽了一家西洋神秘學學院的網頁*,當中有一頁是介紹基礎課堂。除了「冥想」兩個字外了,當時根本無法完全理解關於另外四個基礎課堂的說明。反而高階課程的說明更容易理解。既然裡面寫明「五小課」是必修課,否則無法修讀吸引力強大的薩滿白巫術課,就按照裡面的方法報名參加。一踏進去就是個新世界。
修讀小課學「開掛」 但開掛前功夫一定要練好

簡單來說,那五個小課(現在已經變六個)跟教科書的分別是,它教會你五個基本理論和技術,並以此為日後的學習基礎。小課的重要性可用「做蛋糕」的比喻:當懂得烘焙的原理、工具的用法、材料的用法和如何調味等等之後,學員就可以按照各式各樣的配方烘焙,做出不同口味的蛋糕。學會這些技巧當然不會讓人馬上躍身一變成為大師,但至少能叫人理解各派理論,跟同業用共通語言交流,獨立地借用人類以外的力量去彰顯意志。
然後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可以把有關知識應用到那裡?以上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有人會應用在現實的生活,有人會應用在其他地方,也有人只學不用。只學不用會遇上一個難題:無法操作有關技術;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親身經驗,能力無法開法。當再進往深一層學習時,也無法理解往後的內容。
事源2018年在台灣上課的經歷,讓我體會到應用所學的逼切。老師早幾星期便放話說:「今次我要教大家一個厲害的咒語,請大家準備好工具。」裡面的意思是說:「請您們把平常己經練好的工具帶來。」心就慌了,平常沒怎麼練,練不好就無法學會那個厲害的咒語。去到課室,遇到了一位靈氣十足的學姐,她在臨場時再次確定:「你真的平常有練工具嗎?否則儀式不會做好。」當時心更慌,而且,這不是一時三刻就能練好。根據大部分同學的經驗,最少要半年時間才能練成。幸虧當時可以借用學姐的力量,順利把儀式做完,也學會了咒語。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這個事件就說明一件事:靈學不是坐下來靜下心一時三刻就能修好的學問;也不是按照「劇本」便可以把儀式做好。西洋神秘學跟其他學問一樣,除了要不斷豐富個人知識以外,應用技術更需要勤加培養才能日趨成熟。現在入門渠道多,選擇多,是一件有利於大眾的現像。有志者也要做好覺悟,多花時間練習,打好基礎,才能穩紮穩打地發展下去。
Read more
備註一:美藉巫師Raymond Buckland、Scott Cunningham和Christopher Penczak所撰寫的巫術入門書,包括《Complete Book of Witchcraft》、《Wicca》和《Inner Temple of Witchcraft》。其中《Wicca》最容易明白,《Inner Temple of Witchcraft》就是同時報讀線上課程時才用得上的教科書,而《Complete Book of Witchcraft》則是好評非常多而說明仔細的自學用書籍。
備註二:在我所修讀的西洋神秘學課程,教學相當注重系統、理論基礎、操作經驗、驗證測試手法和精進心,滿足左腦人需要的思想刺激,同時解決右腦人想像力過於豐富的問題,讓尋常人無法憑肉眼觀察到的操作效果,也能通過特定驗證法顯示出來。正因如此,知識是一層一層由淺入深地鋪陳而上;證實學生有基本的能力與知識,才能學習更仔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