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ry

為甚麼術法沒效果?三個稀釋巫術和風水效果的現實因素

不論自己或朋友在應用術法或風水擺設時,會發現有些術法(或風水擺設)非常有效果,有時候則完全沒有效果。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術法和風水沒效果呢?這是我們在實證的過程中一定會遇過的情況。根據筆者個人經驗,分享三個經常導致術法沒效果的現實原因。

有效的定義是⋯⋯?

巫術是借用自然、元素、星體與其他靈屬的力量,幫助推動環境與個人改變,從而實踐個人或群體意志。風水學則是根據某種能量運行規律,去調整空間的能量、刻意改變個人生活範圍,從而在合符能量運行規律下改變現實生活品質。至於箇中的能量運行原理筆者還在研究當中,有成果時再向大家分享吧。簡單而言,有效術法的定義就是在預期時間內達到目標。多數人用巫術和風水是想改善現實生活品質,而人人的目標、理想生活的定義都不一樣。為甚麼巫術或風水有時效果非常明顯,有時就沒效呢?以下三個原因包括一:缺乏實現目標的現實渠道;二、與個人、他人的目標與意志衝突;三、生活狀態、思想方式固化,都會稀釋術法和風水擺設效果。

一、缺乏實現目標的現實渠道


這裡假設專業巫師和風水師都成功施法、準確佈局,觸發了環境、際遇、感情和思想改變,但這種改變仍然可以因為缺乏實現目標的現實渠道,導致當事人完全感受不到效果。譬如一位打工仔儲蓄不多,又沒家人提供財政輔助,想在五年之內於一線城市置業,並且希望巫師或風水師運用巫術和風水學提升財運,買下房子。他的問題在於:這種改變並不能通過他現在的生活模式實現;把話說白了,就是錢不可能從他現有工作流進他的戶口。 因為巫術與調節風水品質引發的改變都是在合符世界運行規則下以最便捷的方式發生。假如他賺錢渠道只有打一份工,工作收入又設有上限,他就必須開設其他更多、更賺錢的渠道,才能縮短目標與現實的距離,例如:做兼職、轉行、升職、投資等等。換句話說,想要術法和風水幫助自己,自己也要增設讓它實現的渠道。

筆者在十五年前許了一個心願,希望在三十歲前能踏進某個行業,以某個職位工作。結果在這十五年期間,所有事情就像神推鬼磨一樣,推我達到這個目標。過程觸發了我用功讀書,考進某個學系,在學時期沒法當其他工作,只能當這個行業的實習生。畢業後,失業一段時間才能入行,入行後事業又有許多波折,輾轉十五年之間才累積了所需技能、知識、心態和機會。在三十歲前一個月,這個目標不多不少、不遲不早地實現了。這十五年中間過程就是拉近目標與現實的過程,兩者相差越大,努力開設渠道也花上一段長時間,因此開頭常會產生術法或風水沒效果的錯覺。

二、目標與個人、他人的目標與意志衝突

不管是西洋占星學定還是八字算命學,筆者(雖然只懂一點皮毛)觀察到所謂好命的人都是環境、內心跟個人意志沒有甚麼持續衝突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專注實踐自我。有時候,不反對、不阻攔、不糾結已經是最大助力。巫術與風水也是相同道理。當目標有違個人和其他人的意願、社會規範、法律或文化時,都會削弱術法效果。假如一個男人的目標是在香港合法迎娶兩、三個老婆,那麼巫術和風水便起不上作用。因為這個目標違反了一夫一妻制度。他必須要說服在這個制度下生活的大部分人擁有恢復一夫多妻制的願望,再經過一輪修訂法律的程序,才可以拉近目標與現實的距離。感情方面也是如此,許願找一個新情人總比許願跟關係已經破裂的舊情人重修舊好容易。自己與對方已經破壞了讓關係幸福美滿的渠道,硬來通常只有反效果,原因容後再說。簡單而言,願望與現實越少衝突,越容易實現。現實生活充滿衝突:價值衝突、目標衝突、資源競爭衝突⋯⋯我們必須通過改變日常生活方式,在合乎法律和道德規範下減少衝突,拉近兩者距離。衝突越少,越容易實現願望。

三、生活與思想模式固化

生活與思維固化會妨礙術法效果。當環境人事開始改變,自己必須在生活獲得保障下,作出相應改變來增設渠道,減少阻礙,從而增加實現目標的機會。情況正如單身多年一直以事業為重的人想談戀愛,他就要跳出原有的生活圈,每個星期撥出一定時間社交,結識新對象,跟不同對象培養感情,日後還要接受浪漫關係帶來甜酸苦辣,持之以恆,才有機會從茫茫人海裡遇上合適人選。相反,若是他生活一成不變,不去社交和經營感情關係,就算有人主動走到他身邊也難以把握機會。當然巫術與風水學也能輔助人在生活方式不大變的情況下實現目標,而過程通常比較漫長;所以當術法施展成功,生活通常會在三個月至半年內明顯改變,逼人拉近現實與目標的距離。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目標多數在符合這個世界的規律下,通過新環境、新人事實現。這不代表人需要花大額投資在自己一無所知的項目、割捨所有關係、轉換行業等重大變化才有望馬上實現願望。當中的含義是指:巫術和風水能調整環境、人事、個人感情和想法,只要再在現有生活作出20%至30%的改變,增設渠道,減少衝突,已經可以加速術法效果。這三個原因也不是術法或風水失敗的籍口,高強度的術法會逼人被動改變;只要長期在風水好的空間生活,生活品質會持續明顯改善,但改變過程所花的時間、犧牲、結果是否符合預期,就是我們要細心考慮的技術問題。

圖片來源:1.Photo by Ashley Batz on Unsplash;2.Photo by Jametlene Reskp on Unsplash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善弘手帳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