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靈氣】靈氣大師竟無法深測人體能量?用盲測排除安慰劑效應
2022年,整合及替代醫學期刊OBM Integr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發表《評估靈氣從業員採測人體能量場之能力》(Assessing the Ability of Reiki Practitioners to Detect Human Energy Fields)研究報告,結果指出有份參與研究的靈氣從業員不能準確探測人體能量場,並推斷靈氣的療效可能是由靈氣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互動或觸碰引致。這個結果意味著靈氣療法可能是種安慰劑*。
研究團隊由美國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凱斯西儲大學附屬醫院(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Hospitals)與及綜合癌症研究中心(City of Hope)代表組成,目標是評估靈氣從業員能否探測人體能量場。
是次研究這個實驗參照Linda Rosa、Emily Rosa和Larry Sarner於一九九七年進行的研究「核證手觸療法」(A Close Look at Therapeutic Touch)改良而成,並參考六位當地靈氣治療大師意見,其中一人更是當地靈氣組織的領導人物,他們認為實驗適用於科學探究,並指出靈氣治療師應該能夠辨別石頭(意指無生命物質)與人體能量的區別。二零一七年起,研究團隊邀請82位來自當地靈氣組織及國際靈氣治療師協會的從業員參與,對照組成員(不懂靈氣治療的人士)則有25位,各自背景、資歷和強弱手等資訊均經過記錄。實驗進行期間,他們須在指定條件下分階段進行20次盲測。

在盲測的過程之中,靈氣治療師須把雙手先伸進箱子,手掌朝下,視線用木板阻隔;研究員之後會隨機把自己的左手(假右手)、右手(假左手)、雙手或兩雙假手擺在下方一至兩吋距離,其中假手會釋放熱能;靈氣治療師之手與研究員之手只以兩片黑色棉布間隔。靈氣治療師須用手掌判斷左邊、右邊、兩邊有否生命能量,合共只有四種可能。實驗收集而來的數據將分別以靈氣組和對照組進行統計,從正確率證明從業員能否用手感應生命能量(Life Energy)。
超過六十位靈氣大師參與研究 準確度與常人相若
在82位從業員之中,只有62位完成測試,以女性為主,超過90%為靈氣大師,平均從事靈氣治療11.4年,每位從業員平均進行20次測試;整個研究合共進行1,340次測試。結果顯示靈氣組準確度為25.4%,對照組的則為24.2%,正確率在隨機範圍之內;其中只有一位從業員準確度達50%,他額外再進行測試,準確度為41.7%;結果與一九九七年進行的研究相似。
單用靈氣組之結果比較,靈氣大師準確度較一般從業員高,但整體準確度與對照組並無顯著分別,意味靈氣從業員並不能準確探測人體能量,也暗示他無法深測體內「病腺」(Byosen)、能量阻塞或脈輪位置,有違原始靈氣療法的本質。
文章《林忠次郎《靈氣實用手位法》(二) 》提及,原始靈氣療法結合超覺感知能力的能量療法。假設內容屬實,原始靈氣的訓練方式或點化效果已經失傳,一般人也不能通過點化儀式、簡單訓練來培養超覺感知能力和能量傳導能力,也無法單憑觸碰患者身體來治療疾病。
根據筆者經驗,雖然目前有少數人能隔空感知,粗略判斷生、死、人體能量狀態,同時傳導和疏導能量,但這種能力水平因人而異,準繩度受其生活方式、精神狀態、訓練方式、「閱讀」方式、經驗和知識水平等因素影響,再者能穩定運用這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用超覺感知能力診斷失誤率高,加上能量傳導能力不濟,靈氣治療師也無法發揮靈氣療效。現代靈氣療法優點是侵入性低,但有效治療範圍小,限制也多,無法取代現代醫學。例如當人發燒,吃退燒藥肯定比現代靈氣治療有效得多。為甚麼有人接受靈氣療程後有放鬆或被治癒的感覺?「安慰劑效應」(又稱假藥效應)就能解釋以上情況。
安慰劑也有療效?用盲測排除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泛指病人獲得沒效療程,卻感覺病情好轉,例如:處方糖份藥丸、注射生理鹽水、進行復康儀式。這些措施一般對偏頭痛、關節痛、關節炎、哮喘、高血壓或情緒病等效果顯著,而對病理複雜的疾病往往沒有實際療效。目前關於安慰劑效應的解釋籠統,其中比較常用的解釋是:基於患者相信藥物、療法或療程具有療效,大腦從而「說服」神經系統作出相應反應,紓緩症狀。簡單來說,安慰劑如同心理安慰,對少數心理、神經疾病患者來說卻有一定效用。
現代醫學為測試藥效及療程效用,會進行安慰劑對照研究(placebo-controlled trial),形同盲測。測試原理是經由第三方安排兩組人士進行測試,兩組人士整個過程都不會知悉自己所接受的藥物或療程是否安慰劑,一組會接受實際治療,另一組則接受安慰劑「治療」,並由第三方記錄兩組人士測試前、中、後期變化,過程排除人為因素,藉此測試療效。
時下靈氣療法或能量療法施行期間,靈氣治療師與個案之間互動頻繁,事前事後亦不會進行檢驗,或對比療程前後身體變化和數據,只憑個案當下感覺判斷效用,方式主觀。縱然安慰劑對人體無害,甚至紓緩神經病痛或心理病有一定效果,為甚麼靈氣治療師或其他身心靈從業員不能提供安慰劑「治療」?靈氣治療師非註冊醫生,不能作出任何診斷或提供醫療建議,也不能在個案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提供安慰劑,使其誤以為安慰劑能取代醫學,導致他人延誤或放棄治療。這個過程如同販賣假藥,有誤導和誇大其辭之嫌。2023年8月,香港新聞報導有美容中心負責人聲稱可透過磁療及心靈輔導等療程為三人治療癌症,勸服患者停服藥物,而被控「未經註冊而從事內科執業」(無牌行醫),其中兩名患者經已離世。
假如靈氣療法是靠儀式、信念、心理暗示或互動來止痛、紓緩情緒或治病,那麼它更像心理安慰或催眠。筆者對現代醫學了解不深,無法解釋大腦與神經系統如何把安慰劑解讀成紓緩訊號,但本人驗證過靈氣能量與感知方法之真偽,是可以通過客觀和可量度的方法證明其效用,以盲測最有效。
比判斷療程是否安慰劑更重要的事
一般人怎能判斷靈氣療程是否具備療效?由於坊間對「靈氣」定義並不相同,下文指的是具備復健性質、有助改善健康之靈氣療法。簡單判斷準則如下:
一、接受完整療程後,身體狀況或生理指數產生可客觀量度與觀察之轉變;
二、用相同方法處理相同組織或疾病,會產生相同效果;
三、康復速度有所提升;
四、毋須與治療師恆常互動、甚至患者半信半疑,不帶主觀意識,他的健康也會改善,復康進度不受互動、個人信念或期望影響
情況正如大部份人食了退燒藥就能退燒,不管他是否知道自己食了退燒藥、信不信退燒藥功效、有否跟醫生與藥劑師交流互動,體温也會回復到正常水平。因此,筆者建議凡推出任何產品或服務前,必須進行大量盲測收集客觀數據,藉此證明效用,而不是以客戶回饋和主觀感受判斷效果。
「難道現代科學無法驗證的療效就是安慰劑嗎?」不是,但至少客觀現實能證明療法有實際效果。現代科學只是解釋現象的方法,可以不斷被推翻,而客觀現實就是協助我們判斷能量療法,甚至靈學儀式是否真有其事的簡單標準。因此,筆者認為實驗結果能夠反映現實,但不代表現實的全部。
假如靈氣治療師平日要提供有效療法,首先用客觀、可量度之指標檢測個人能力,延長訓練時間,確保能穩定傳導能量、解讀不同能量狀況,略懂病理,才能對症下藥。一般人在考慮應否接受靈氣療法之前,先要接受現代醫學診斷和治療,以有效而快速的方法解決問題。每種療法都有其利弊,治病當然是選最有療效而傷害最低的療程。假如食一片退燒藥、維他命、睡上幾晚好覺或看醫生就能解決的問題,就別大費周章舞刀弄槍。
Read More
3.Margo C. E. (1999). The placebo effect. Survey of ophthalmology, 44(1), 31–44. https://doi.org/10.1016/s0039-6257(99)00060-0
4.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https://www.massgeneral.org/neurology/als/research/placebo-trials
5.涉無牌行醫 聘婷負責人被指曾稱祈禱後「悟出」治癌療法, 明報新聞網
6.圖片來源:Jackson David on Unsplash , kazuend on Unsplash , Milad Fakurian on Unsplash & jacob wall on Unsplash